近日,由珠江所盧邁新研究員主持的“羅非魚種質改良與產品出口關鍵技術”,通過傳統選育,結合分子標記選育及電子標簽技術選育出雄性率高、生長快的奧尼羅非魚、莫荷羅非魚等優良品系,建立了良種保種、大規格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體系。
項目篩選獲得了鑒定羅非魚的同工酶標記1個、DNA標記33個以及性別相關的DNA標記1個;構建了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橙色莫桑比克羅非魚的DNA指紋模式圖和DNA指紋圖譜數據庫;獲得了8個羅非魚生長相關功能基因,并進行初步功能分析;建立了羅非魚養殖出口關鍵技術體系。通過對綜合養殖和生態養殖技術及相關配套技術的研究,推行HACCP管理技術體系,成功研究并推廣了羅非魚健康養殖出口關鍵技術;發明了3項加工新工藝和技術,研制出6個加工新產品;實現零廢棄加工,提高了羅非魚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成果已獲權5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
選育的優質羅非魚品種已進行廣泛的推廣應用,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推廣養殖面積40多萬畝。2006年-2008年新增產值達到25.2億元,新增利潤4.823億元。羅非魚加工新產品新增產值為6.142億元,新增利稅(純收入)6307.9萬元,年增收支總額1024.9萬元,經濟效益顯著。建成了19個廣東省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場,11個養殖場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輻射帶動就業人員12萬人,比項目實施前增加了53%。2008年,項目實施點高要市被授予“中國羅非魚之鄉”稱號,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