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珠江所盧邁新研究員主持的廣東省海洋漁業科技推廣專項“橙色莫桑比克羅非魚和荷那龍羅非魚選育及雜交優勢利用研究”(編號: A200601B03)、“羅非魚良種選育及重要功能基因克隆與功能分析”(編號: A200501B03)、“羅非魚優良品種選育及養殖推廣”(編號: B200701A06)和“羅非魚(繁育、養殖及加工等)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編號: A200899B02)通過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的專家驗收。
項目培育的羅非魚雄性率達到了95%以上,具有生長快、規格整齊、耐鹽性強、起捕率高等優點。篩選獲得橙色莫桑比克羅非魚和荷那龍羅非魚同工酶標記2個,分子標記33個,以及性別相關的微衛星標記1個;構建了橙色莫桑比克羅非魚的DNA指紋模式圖和DNA指紋圖譜數據庫。分析了羅非魚11個生長、生殖相關基因的功能,均登錄于GenBank。獲得尼羅羅非魚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分析了橙色莫桑比克羅非魚、荷那龍羅非魚及其雜交子代的核型特征,并研究了核糖體基因5SrDNA和45SrDNA的染色體定位。分離鑒定了養殖羅非魚爆發病病原為無乳鏈球菌,并建立了雙重PCR鑒別無乳鏈球菌和海豚鏈球菌的方法。通過調整氨基酸的含量和采用植酸酶技術,獲得了一個羅非魚飼料新配方,使飼料蛋白質效率比從1.94提高到2.36,提高了22%,磷的消化吸收率從47%提高到78%。
項目建立了羅非魚養殖水環境微生態調控技術,改善了水質環境;建立了“羅非魚與凡納濱對蝦混養”、“一年養2造羅非魚”2種養殖模式。2006~2008 年推廣面積達到10.75萬畝,新增產量1698噸,新增產值達到15288萬元,新增純收入12525萬元,年增收節支總額15299萬元。利用羅非魚魚頭、魚排生產海鮮調味料,蛋白利用率達到78.5%,酶解液中呈味肽占總氮的56%,魚油得率(魚油重量/原料重量)11.9%。經過精煉處理,魚油回收率為69.59%。微膠囊化羅非魚油產品的包埋率達到89.16%,符合微膠囊劑型的要求。
項目共發表論文42篇,其中SCI論文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培養研究生5名。出版著作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