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專家,在清遠市陽山縣對珠江所主持的廣東省海洋漁業科技推廣專項項目《美洲鰣工廠化苗種培育及養殖關鍵技術研究》進行了現場驗收。
項目開展了美洲鰣(Alosa sapidissima)的基礎生物學研究,引進美洲鰣受精卵31.6萬粒, 孵出仔魚25.8萬尾,孵化率達到81.6%,觀察了胚胎、仔稚魚發育規律和仔魚攝食行為,篩選了合適的開口餌料進行人工育苗,育成4-5cm苗種22.7萬尾,育苗成活率達到88%;開展了美洲鰣工廠化養殖模式研究,從3cm苗種養至體重450g以上的商品魚,成活率達到90%。初步建立了工廠化培苗、養殖技術體系及技術規范;探索了減低美洲鰣應激反應的馴化措施,顯著提高了苗種和成魚的運輸成活率;對池養的美洲鰣進行了人工繁殖試驗,采用生態調控方法促使親魚自然產卵,獲得受精卵10萬余粒,孵出仔魚1萬余尾。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撰寫研究論文4篇,培養碩士研究生1名。
經現場抽樣測試、統計,目前項目組平均體長36.8cm、體重692g的美洲鰣存池量約30000尾;平均體長26cm、體重238g的美洲鰣存池量約8000尾。
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審閱了材料,并進行了質詢和現場測試統計,認為該項目提供的資料齊全,數據翔實,完成了合同的各項指標,經費使用合理,符合驗收要求,一致同意通過結題驗收。
該研究項目在美洲鰣苗種培育、成魚養殖及人工繁殖上取得的成果,成功解決了美洲鰣養殖產業在我國發展的關鍵問題,為美洲鰣的規?;B殖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