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南海所組織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暨南大學等單位共6名專家對唐振朝博士主持的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人工魚礁調控區生態系統動力學研究”(2009TS19)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認為,項目完成了合同規定的各項指標,經費使用合理,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本項目以數值模擬與現場采樣數據分析為手段,確定了深圳楊梅坑人工魚礁區建礁后的調控范圍。深圳楊梅坑人工魚礁區生態調控面積的計算結果顯示,楊梅坑人工魚礁區的保守物質在潮流作用下隨時間向四周擴散,擴散趨勢的主要特點為以礁區為中心向外擴散,大鵬灣方向的擴散較弱,東北方向的擴散較強,此外,潮流的往復特性也在擴散中有所體現。根據保守物質擴散的計算結果,其生態調控區的面積達到了40平方公里以上;同時,對人工魚礁調控區的環境生物群落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掌握了礁區環境生物(葉綠素a、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和附著生物)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的時空變化,得到了其生物量變動與分布特征,礁區環境生物的分布特點顯示人工魚礁投放后,礁區的環境生物水平有明顯提高。人工魚礁投放形成礁區后,環境生物量變化較為明顯,呈現出以礁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生態調控效應,并且其分布及擴散區域與生態調控區面積計算中的保守物質濃度擴散特征存在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