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黑龍江所學術委員會依據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的相關管理規定,對本年度完成的“鯉耐低溫候選基因的篩選鑒定及表達載體的構建”、“高濃度臭氧水生成裝置的研究”、“哲羅魚生長分子機制及生產應用研究”、“松浦鏡鯉保種、擴繁與推廣示范”、“冷水性魚類病害檢測技術及防治方法的研究”5項基本科研業務費課題進行了集中驗收。來自本所及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和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學術委員會委員組成了驗收專家組,會議由副所長孫大江主持。
“鯉耐低溫候選基因的篩選鑒定及表達載體的構建”篩選獲得與低溫相關的多態性EST標記12個,其中8個已經定位到鯉魚遺傳連鎖圖譜上, 標記與性狀(耐低溫)關聯分析中發現EST標記CC009和CC115,與鯉魚耐低溫性狀顯著相關;以鯉魚低溫(6℃)和常溫(23℃)腦組織為樣本,獲得了26個候選基因的不同溫度差異表達譜,其中5個候選基因在低溫條件下表達量顯著上升;與斑馬魚同源的4個候選基因在不同溫度處理中表達差異不明顯;采用RACE技術獲取5個候選基因的全長cDNA序列,并對其進行了蛋白質結構預測研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建議繼續開展低溫候選基因的轉基因功能研究。本項研究發表論文5篇。
“高濃度臭氧水生成裝置的研究”應用計算流體動力學的模擬方法,優選設計臭氧水生成裝置,完成了高濃度臭氧水生成裝置的設計,該裝置具有臭氧水溶解效率高(20min達到0.48 mg/L)的特點;完成高濃度臭氧水生成的控制,根據生成臭氧水濃度的需要,利用PLC與組態王監控軟件相結合的技術,自動控制高濃度臭氧水的生成,保持消毒需要的臭氧水濃度,實現高濃度臭氧水消毒殺菌的要求;完成了高濃度臭氧水對鱘魚等養殖對象消毒效果的研究,實驗顯示在取得良好消毒效果的同時減少了藥物消毒次數與藥殘留問題,達到安全、高效、健康養殖的目標。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建議進一步開展高濃度臭氧水對養殖廢水的消毒處理研究。本項研究獲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表論文8篇。
“哲羅魚生長分子機制及生產應用研究”對哲羅魚轉錄組進行了測序,獲得了95,954條cDNA序列,4萬個微衛星、40萬個SNP標記。對比得到GHR、GH和IGF等控制生長性狀的基因,并對其上下游序列進行克隆,獲得多態微衛星標記2個,SNP標記15個;建立了簡單的SNP分型方法,獲得控制生長性狀主效基因標記7個,生長性狀相關標記22個;建立了70個家系,用22個標記對300尾親本篩選,確定了繁殖配組方案。該課題資金使用合理,管理規范,完成了計劃任務書規定的研究內容及技術經濟指標,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專家建議繼續對微衛星標記和SNP進行多態性篩選,將篩選的標記用于哲羅魚遺傳連鎖圖譜構建中。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建議繼續對微衛星標記和SNP進行多態性篩選,將篩選的標記用于哲羅魚遺傳連鎖圖譜構建中。本項研究共發表7篇論文,其中SCI1篇,申請專利1項。
“松浦鏡鯉保種、擴繁與推廣示范”對松浦鏡鯉親魚和后備親魚的可量可數性狀、遺傳特性、肌肉營養成分、胚胎發育等種質資源信息進行了采集和整理,建立了松浦鏡鯉種質資源數據庫;進行了松浦鏡鯉有效群體保持技術和群體遺傳結構優化技術研究,形成了松浦鏡鯉親本擴繁與保種技術;建立1個松浦鏡鯉良種中心、2個繁育基地、32個養殖示范點。保存松浦鏡鯉親魚8105尾,后備親魚10000尾。2010-2011年共繁育松浦鏡鯉水花2億尾,直接經濟效益共計102.68萬元。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建議繼續完善不同地區的松浦鏡鯉養殖模式。本項研究發表論文2篇, 制訂技術規范3項。
“冷水性魚類病害檢測技術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對我國主要養殖冷水性魚類流行病進行調查,建立了冷水魚細菌性病原的分離、鑒定及保存的規程和我國冷水性魚類細菌性病原庫;采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幾個魚種場的虹鱒魚2種病毒進行了跟蹤檢測,初步查清了發病規律;采用藥理學方法,對兩種常用抗菌藥物在哲羅魚、金鱒體內的藥動學及體外藥效學進行了比較研究;進行了中草藥免疫制劑對哲羅魚免疫效果研究,提出了相應的配方,并進行了中試。通過細菌三聯苗對虹鱒免疫的保護實驗,表明該疫苗具有較好的保護率。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建議進一步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疫苗的研制。本項研究共發表論文10篇,申請1項發明專利。
黑龍江所所長陳儒賢在對外聘專家表示感謝的同時要求專家組嚴把驗收關,對課題完成情況做出公正評價。他希望承擔基本科研業務費課題的青年同志能夠充分利用好來之不易的經費,珍惜機會、抓住機遇、拓展研究深度,通過基本業務費的鍛煉盡快成長起來。
會上,驗收專家組分別聽取了來自病害防控、水產生物技術、遺傳育種和漁業裝備與工程等研究領域的5項課題的工作匯報,并對照合同進行了認真地審查。專家組認為,本次申請驗收的5項課題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合同規定的考核指標,經費支出合理、管理規范,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其中常玉梅同志主持的“鯉耐低溫候選基因的篩選鑒定及表達載體構建研究”課題經專家評議,被評為優秀。
本次驗收的5項課題共形成學術論文15篇,其中發表SCI論文1篇、核心以上論文10篇;申請專利7項,其中1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獲授權。
驗收結果公布后,黑龍江所科研處紀處長鋒對通過驗收的5個課題組表示祝賀。她認為本次驗收的部分課題中達到申報成果的水平,要積極做好成果申報的準備工作。她同時指出,基本業務費課題形成的科研成果與課題組其他課題支持成果仍然存在界限不清、交叉使用等問題,所以 定要注意對基本業務費課題科研成果的提煉和分離,提升總結凝練能力。她希望已經完成驗收的5位課題負責人,要繼續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積極做好下一批基本業務費課題的立項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