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集美大學、廈門大學、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在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七星養殖區大正海珍品養殖有限公司對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全雌苗種生產崗位和北戴河綜合試驗站選育的牙鲆新品種海上網箱養殖效果進行了現場驗收。
項目主持人劉海金研究員介紹了牙鲆新品種的選育過程及性狀優勢。牙鲆新品種與周圍漁排養殖的普通牙鲆比較有三個優勢,一是比普通牙鲆生長快,相同養殖環境和相同管理條件下,牙鲆新品種平均體重600克以上,而普通牙鲆只有400克左右;二是抗病力強,成活率高,普通牙鲆均患腹水病,紅底板病,只有牙鲆新品種在沒用藥的情況下一直沒生病,而且底板很白,似野生牙鲆;三是規格整齊,個體分化小,互相殘食少,減少了分苗用工,容易飼養和管理,使養殖管理成本降低,成活率高。
本次驗收時間正好為牙鲆魚生長一周年,據專家組現場測量,平均全長37.2cm、平均體重614.1g,達到了預期效果。該公司養殖網箱(3.3×3.3×1.7m)1300個,每網箱養殖平均280尾,養殖商品魚共計36.4萬尾,目前水溫16℃,正適合牙鲆生長,到了快速生長期,可養至6月份,預計每尾體重可達1000克左右。
本試驗再一次證明牙鲆“南北接力”是一種高效養殖模式,值得大力宣傳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