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組織專家,在江蘇海安中洋試驗基地,對該所與江蘇中洋集團共建的企業院士工作站項目“鰣魚規模化繁育技術研究”工作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組由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和海安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驗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研究工作匯報,實地考察了親魚培育、受精卵孵化、魚苗培養,以及系列繁育設施的運轉情況,并對育苗車間內培育的多批苗種進行了隨機抽樣計數。經質詢、答疑、討論,一致認為:鰣魚苗種繁育系列設施配套齊全、運行狀況良好;保有的3000余尾Ⅲ齡親魚中,經人工馴化和營養強化后,均表現出生長良好的繁殖效果,采用人工生殖調控和利用自然環境調控的親魚,均可連續獲得人工受精卵或在池中自然產卵受精;采用人工催產的親魚,平均受精率可達到83%;現有的6萬余尾鰣魚人工苗種,全長已達2-3cm,魚苗健康、活力很強。
驗收專家對項目研究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是鰣魚規模化繁育的一次突破,該研究為鰣魚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鰣魚被譽為我國長江三大名貴江鮮之首,屬于回游性魚類,近半個世紀來幾乎絕跡于長江口,多年來成為一魚難求的名品,市場價格不斷攀升,有關管理部門和產學研各界對其人工繁殖非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