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組織有關專家在青島市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魚類性別控制和單性苗種培育技術研究(200903046)”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來自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所、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海陽市黃海水產有限公司、唐山海豐水產科技公司、鄂州市新天地漁業有限公司、農業部財會服務中心的專家組成。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晴、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科技處副處長王雪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計劃處副處長韓剛以及項目首席專家、各課題負責人等50余人參加了會議。驗收會由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研究員段武德主持。
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首席專家陳松林及各協作單位的的工作匯報,審閱了有關資料。經過質詢和充分討論,形成如下驗收意見:(1)該項目頂層設計科學,目標明確,技術路線合理,在魚類全基因組測序、性別控制、單性苗種規?;a、新品種培育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2)首次完成了半滑舌鰨等魚類的全基因組精細圖譜繪制。其中半滑舌鰨基因組論文在國際頂級刊物 Nature Genetics發表,實現了我國在魚類基因組和性別控制領域原創性研究的重大突破;(3)建立了魚類性別特異分子標記篩選的共性技術,發掘了半滑舌鰨、黃顙魚、羅非魚、圓斑星鰈等魚類性別特異分子標記165個。其中黃顙魚和半滑舌鰨遺傳性別檢測技術已在產業上得到推廣應用;(4)建立了黃顙魚、羅非魚、大黃魚、牙鲆性別控制和單性苗種規?;a技術,建立了半滑舌鰨高雌性苗種制種技術、牙鲆高產抗病良種培育技術、石斑魚性別控制和雜交育種技術,建立了鯉鯽、鯽魴等三倍體規?;品N技術,建立了多種魚類單性精子庫;(5)培育出了黃顙魚“全雄1號”、牙鲆“北鲆1號”、“鲆優1號”、尼羅羅非魚“鷺雄1號”及“鳊鲴雜交魚” 5個水產新品種,并均已在產業上進行推廣應用;(6)獲得各類重大技術成果獎勵7項,其中2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或二等獎。出版專著2部,發表研究論文120篇,其中SCI論文57篇。獲授權專利40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制定行業標準2項、地方標準2項、企業標準20項。培養國家級人才3名、研究生40名、企業技術人員400名;(7)建立的10項輕簡化技術和培育的5個新品種推廣應用后,新增產值182.8億元,建立試驗基地20個,示范推廣74萬畝,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已全面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各項考核指標和研究任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并建議滾動支持,繼續深入開展魚類性別控制和單性育種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創新研究,為我國重要養殖魚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新品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