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牽頭,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東海洋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和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南海漁業資源增殖養護與漁場判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2014年度工作總結會在廣州召開。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處長王雪光、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處長黃創良及副調研員陳海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處長韓剛等到會指導。南海所黨委書記劉新中代表項目牽頭單位致歡迎辭,相關處室負責人和協作單位專家代表等6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6家合作單位分別介紹了2014年度各自承擔項目任務的執行情況。項目首席專家、南海所副所長李純厚研究員對項目的整體進度進行了匯總介紹,總結了該項目在重要水域漁業資源增殖區劃、漁業資源增值模式與養護關鍵技術、主要經濟種類的分子標記和判別技術、重點漁場環境時空特征與分布、主要漁業資源分布回游規律及種群動態等任務方面的研究進展和取得成果,分析了項目階段性成果對行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并針對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2015年項目的任務目標。
黃創良對該項目實施的緊迫性、必要性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表示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作為地方漁業主管部門,將高度重視南海近岸漁業資源增殖養護項目研究成果的示范應用,全力為項目實施提供必要的支持。韓剛對該項目執行一年以來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強調在后續執行過程中要繼續落實成果梳理,嚴格執行財務預算管理。王雪光指出,項目應進一步關注對行業的支撐作用,開展相關技術的示范和應用,另外就增殖養護效果評價、增殖放流技術規范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
隨后,項目組就2014年度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2015年度工作計劃與實施方案等進行了探討,明確了各承擔單位新一年度的任務分工、實施計劃和考核指標,為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