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河口漁業創新團隊在解析高溫脅迫對中華絨螯蟹影響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全球變暖加劇,極端高溫天氣頻發,溫度脅迫會影響水生動物的攝食、生長、棲息、洄游、新陳代謝等方面。該研究結果表明中華絨螯蟹親蟹應對急性高溫脅迫的分子響應機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提高抗氧化性能:親蟹通過增加抗氧化酶的基因或蛋白表達水平,并激活松弛素信號通路和鐵死亡通路,從而降低過氧化物產物的積累,增強機體對高溫脅迫的抵抗力;(2)增強免疫防御能力:親蟹通過增加免疫因子的基因或蛋白表達水平,并激活溶酶體與吞噬體通路,從而加強體液免疫和吞噬作用;(3)維持基因穩定表達:親蟹通過增加熱休克蛋白的基因或蛋白表達水平,并激活 mRNA合成相關通路,維持急性高溫脅迫下基因轉錄和蛋白翻譯過程的正常進行。同時,高溫對親蟹的產卵行為產生較大影響,并降低DHP、E2等性激素合成,導致其繁殖性能下降。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江西省人才計劃項目的支持。相關研究成果以論文《Integration of transcriptomics and prote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Eriocheir sinensis gills exposed to heat stress》《The multi-omics analysis in the hepatopancreas of Eriocheir sinensis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heat stress》和《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on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hormones of female Eriocheir sinensis during reproduction (Brachyura, Varunidae)》,分別發表在SCI期刊《Antioxidants》(JCR一區)、《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 Part D: Genomics and Proteomics》(JCR三區)和《Crustaceana》(JCR三區)。東海所和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沈晨晨為第一作者,馮廣朋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江西省人才計劃項目的支持。

mRNA 和蛋白水平上中華絨螯蟹鰓應對急性高溫脅迫的調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