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漁業微化學實驗室楊健研究員團隊在探究背角無齒蚌對亞硝酸鹽的高耐受性機制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在淡水漁業生態系統中,亞硝酸鹽的污染及其對水生動物的脅迫越來越受到重視。與魚類和甲殼類相比,貝類對亞硝酸鹽表現出高耐受性,但高耐受性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我國特有、全球廣泛分布的淡水貝類背角無齒蚌為模式動物,通過亞硝酸鹽的急性暴露,調查其對亞硝酸鹽的耐受程度;進而在亞致死暴露條件下,對血淋巴進行轉錄組和代謝組的聯合分析,以揭示蚌對亞硝酸鹽的調控和耐受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亞硝酸鹽對背角無齒蚌的96-h LC50高達618.7 mg/L;轉錄組和代謝組聯合分析揭示DEGs和DEMs主要與核苷酸代謝、氨基酸代謝和免疫調節相關。本研究證實背角無齒蚌對亞硝酸鹽具有高耐受性,并首次揭示背角無齒蚌對亞硝酸鹽脅迫的調控及耐受性分子機制,表明背角無齒蚌非常有潛力用于淡水漁業生態環境亞硝酸鹽污染的生物防控。

相關成果論文“Combined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high nitrite tolerance in freshwater mussel Anodonta woodiana”發表于SCI期刊《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D: Genomics and Proteomics》上,本實驗室端國超碩士研究生為第一作者,陳修報副研究員和楊健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論文全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4117X240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