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水產研究所觀賞漁業研究室在珠江土著魚類斑鳠基因資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了斑鳠雌雄端粒到端粒基因組,為進一步開展其繁育和雌雄鑒定研究提供了基因資源。相關研究論文“Gap-free chromosome-level genomes of male and female spotted longbarbel catfishHemibagrus guttatus”發表于國際著名期刊《Scientific Data》(JCR1區,IF2022=9.8)。該論文得到廣東農技服務輕騎兵重大農業技術鄉村行推廣項目現代漁業示范窗口子項目(ZDGZ22-Q08029)、2022年省級鄉村振興戰略專項(2022SBH00001)和國家淡水水產種質資源庫(FGRC18537)等項目資助。珠江所為第一完成單位,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東漢漁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大學共同參與此項工作。楊葉欣、劉奕和陳方燦為第一作者,牟希東研究員和卞超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
斑鳠,俗稱芝麻魽、白須魽,是珠江四鮮之一。因其肉質鮮美、無肌間骨等特征,素稱淡水之王,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由于過度捕撈和水壩建設,中國南方的斑鳠數量急劇減少,其野生種群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級)。為加快斑鳠人工繁育和解決早期雌雄鑒別等產業問題,該研究結合HiFi、Hi-C 和轉錄組測序,分別獲得了斑鳠雄性和雌性的端粒到端粒基因組。雄性基因組大小約為749.1 Mb,BUSCO評估的完整性為94.2%;雌性基因組大小約為747.8 Mb,BUSCO評估的完整性為95.0%。雄性和雌性個體中分別獲得了35,277和34,571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集。本研究中組裝的兩個基因組將為后續斑鳠的種群遺傳學、繁育及性別鑒定分子標記的開發提供數據資源。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4-034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