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發布了《2024年重點推廣水產養殖品種和重點推廣水產養殖技術的通知》,共遴選出國內29個重點推廣水產養殖品種和15項重點推廣水產養殖技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的半滑舌鰨 “鰨優 1 號”、石斑魚“金虎雜交斑”、中國對蝦“黃海6號”等3個水產新品種以及“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多營養層級綜合養殖技術”等2項水產養殖技術榜上有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帶領團隊聯合山東海陽黃海水產有限公司、唐山維卓水產養殖公司等培育出的“鰨優1號”新品種,具有抗病力強、生長快和養殖存活率高等優點,與未經選育的半滑舌鰨相比,抗哈維氏弧菌感染能力提高30.9%,18月齡魚的體重平均提高17.7%,養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此外,“鰨優1號”新品種苗種的生理雌魚比例高達40%左右。“鰨優1號”為半滑舌鰨養殖業提供了一個抗病、高產的優良品種,填補了半滑舌鰨養殖業缺乏新品種的空白,對于解決半滑舌鰨養殖業中存在的病害問題和雄魚比例過高等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對于推動種業發展、加快魚類抗病育種進程、培育抗病高產優質的突破性新品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推廣應用價值。


半滑舌鰨“鰨優1號”
黃海水產研究所田永勝研究員團隊與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學等單位聯合培育的石斑魚新品種“金虎雜交斑”,具有生長快、耐溫廣、耐低氧、耐低鹽和營養豐富等優良性狀。1-2齡金虎雜交斑體重較母本(棕點石斑魚)提高74.4%-100.2%,較同類養殖種珍珠龍膽提高48.8%-60.7%;停食溫度16℃,較母本降低3℃;耐低氧可達0.24mg/L,鹽度適應范圍8-35‰,肌肉中粗蛋白(20.2%)、必需氨基酸(7.7%)和總氨基酸(18.53%)含量均高于母本和普遍養殖種。“金虎雜交斑”可以在我國海水工廠化、池塘、網箱及西部半堿水環境中普遍養殖,其培育成功和廣泛推廣,為我國漁業現代化養殖提供了高效、優質的石斑魚品種,將有力推動漁業種業創新和產業發展。


石斑魚“金虎雜交斑”(E. fuscoguttatus♀×E.tukula♂)
黃海水產研究所孔杰研究員團隊與唐山市曹妃甸區會達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中國對蝦“黃海6號”,具有生長速度快,養殖成活率高,可實現提早放苗、錯峰收獲、延長養殖時間、保產和增產能力強等特點。“黃海6號”與未經選育的中國對蝦相比,低溫半致死存活率、WSSV感染后半致死存活率和210日齡體重分別提高32.22%、27.74%和41.27%。“黃海6號”適宜在我國對蝦主產區水溫15℃~30℃和鹽度20~33‰人工可控海水水體中養殖。通過重點示范推廣,“黃海6號”已在河北省曹妃甸區、遼寧省丹東市等地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助推中國對蝦養殖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對蝦“黃海6號”
同時,黃海水產研究所作為第二完成單位聯合培育的羅氏沼蝦“南太湖3號”“數豐1號”等2個水產新品種,也成功入選了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2024年重點推廣水產養殖品種。孔杰研究員團隊通過開展科技支撐、協同創新、聯合育種等相關工作,為產業提供了多個蝦類養殖良種,對支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羅氏沼蝦“南太湖3號”

羅氏沼蝦“數豐1號”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是由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陸基工廠化養殖創新團隊曲克明研究員、崔正國研究員、朱建新研究員等完成,該技術采用自主研發設施設備構建的循環水高效清潔養殖系統,具有造價低、運行能耗低、運行平穩等顯著特點,水循環利用率95%,養殖魚類單產40 kg/m3,養殖成活率96%。目前,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大規格苗種培育、海水和淡水近40種循環水養殖。近年來,在全國建立推廣基地30余家,推廣面積80余萬平方米,引領并推動了我國循環水養殖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據悉,該技術曾入選為2022年度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2023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重點推廣水產養殖技術,2023年農業農村部農業主推技術。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主要示范應用基地
“多營養層級綜合養殖技術”由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池塘健康養殖與質量控制團隊經過多年不斷地探索與優化,在傳統的池塘單養模式基礎上合理搭配蝦、蟹、貝、參、藻等不同物種并適度控制放養密度,建立的多營養層級生態養殖系統,有效促進了餌料營養物質充分轉化利用,在提高養殖成功率和產量的同時,也大幅減少了養殖尾水氮磷排放。依據不同地區的生態特點,可采用“蝦(蟹)-貝-魚”“蝦(蟹)-貝”“蝦-魚”等多種模式。近年來,團隊研發了“參-蝦(蟹)-藻”模式,在青島地區的海參規模化養殖場進行應用示范,并逐漸向環渤海地區輻射推廣,實現畝產刺參96.3kg、日本對蝦42.8kg、三疣梭子蟹14.2kg,氮磷排放較傳統的刺參單養模式降低45%以上,養殖綜合效益顯著。
據悉,“參-蝦(蟹)-藻”多營養層級生態養殖技術曾入選為2022年度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同時,以該技術為核心的“海水池塘和鹽堿水域生態工程化養殖技術”入選2023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


標準化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