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院級南海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創新團隊對漁業種群分布對氣候變化響應機制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distribution ofTrachurus japonicus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JCR 1區,2023年影響因子為6.9)上,熊朋莉科研助理為第一作者、陳作志研究員和范江濤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氣候變化對海洋漁業種群分布格局影響是當前海洋科學研究的核心議題。南海所研究團隊基于2017—2020年南海北部漁業資源環境調查數據,利用物種分布模型,揭示了不同氣候變化情景(SSP-RCP)下南海北部重要經濟物種——竹莢魚的地理分布格局演變規律。研究結果表明:(1)海表溫度和海面高度是影響南海北部竹莢魚資源分布格局的關鍵環境因素;(2)到2100年,竹莢魚在南海北部的適宜棲息地生境面積預計將減少16.93% ~ 29.27%;(3)竹莢魚適宜棲息地生境的減少區域主要發生在南海北部40~100米水深范圍內。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竹莢魚資源分布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可能響應,也對其資源管理和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2020B1111030001)、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2019B030302004)、農業財政項目南鋒專項(NFZX202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2023TD05)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4.111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