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淡水蝦蟹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在雌激素添加對日本沼蝦幼蝦性別分化的影響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團隊以日本沼蝦幼蝦為實驗材料,探究了不同濃度雌激素添加對日本沼蝦性別分化的影響,并分析了正常雄蝦、正常雌蝦、假雌蝦和未發生逆轉的雄蝦性腺轉錄組,結合組織學切片,熒光定量PCR等,揭示了日本沼蝦幼蝦性別分化的關鍵通路和基因。

研究結果表明,添加200mg/kg的雌激素組實驗蝦的雌化率最高,并且存在精巢與卵巢共存的現象,證明高劑量的雌激素誘導了青蝦幼蝦的性別轉化。轉錄組比較分析結果表明,視黃醇代謝和核苷酸切除修復途徑被確定為性別逆轉和精子成熟的關鍵途徑;同時,雙性基因(Dsx)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受體(GnRH)等一些生殖相關的基因在假雌蝦中表達顯著。本研究的結果為日本沼蝦性別逆轉提供了重要證據和技術,為建立日本沼蝦單性化育種技術奠定了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論文“17β-Estradiol Induced Sex Reversal and Gonada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in the Oriental River Prawn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Mechanisms, Pathways, and Potential Harm”發表于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IF=5.6)上,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蔡鵬飛為第一作者,金舒博副研究員、傅洪拓研究員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