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推介發布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通知》(農辦科〔2023〕15號),公布了2023年176項農業主推技術。其中,“水產類”農業主推技術共17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刺參陸基池塘設施化高效養殖技術”“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和“新型綠色環保網箱養殖技術”等成功入選。
“刺參陸基池塘設施化高效養殖技術”圍繞刺參池塘養殖過程中的重要技術環節,采取優良性狀新品種推廣、池塘工程化升級改造、養殖環境調控、池塘高溫災害防御、生態混養技術優化以及設施設備提升等措施,集成設施設備和生產要素,建立了“抗逆新品種+環境調控+工藝優化+設施提升”的一體化高效養殖技術。示范效果表明:刺參平均畝產達360.7kg,實現了池塘養殖高產穩產效果,與普通池塘相比養殖效益提高50%以上,刺參高溫熱斃征發生率降低了63.6%,有效保障了刺參安全度夏。該技術已在山東、河北、遼寧等地區進行推廣應用,推廣面積2.16萬畝。

刺參陸基池塘設施化高效養殖系統

冷能氣懸降溫裝備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采用自主研發的設施設備,構建了循環水高效清潔的養殖系統,具有造價低、運行能耗低、運行平穩等顯著特點。水質指標達到:DO≥6mg/L,NH4-N≤0.15mg/L,NO2-N<0.02mg/L,COD<2mg/L;養殖魚類單產40kg/m3,養殖成活率96%;運行能耗僅為國內同類產品1/2,國外同類產品的2/5。該項技術與傳統流水養殖技術相比,單位養殖產量提高了3倍以上、節地66%、控溫能耗降低47%,可實現95%養殖用水的循環利用,經濟效益總體提高30%以上。同時養殖水產品免藥物使用、綠色無公害,有力推動了水產養殖的綠色發展。近年來,該技術在全國建立推廣基地30余家,推廣面積66萬m2,累計新增銷售額10億余元,新增利潤超3億元。曾入選為2022年度山東省漁業主推技術,2023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重點推廣水產養殖技術。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主要示范基地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工藝原理

工廠化循環水水處理裝備
“新型綠色環保網箱養殖技術”針對福建省寧德地區傳統網箱養殖存在的設施簡陋、抗風浪能力差、漁排布放過密、養殖病害頻發、養殖效益下降等問題,采用HDPE環保材料,研發了“大套小”方形塑膠浮臺式網箱和HDPE“板材+環保浮球”式漁排。通過網箱設施海域布放方式與布放數量的優化,達到提升產業形象,兼顧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要求的目的。新設施的研發與新模式的構建,不僅提高了養殖設施的抗風浪能力,解決了傳統網箱養殖“白色污染”問題,同時也滿足了寧德地區養殖戶“漁排”式養殖操作習慣,有力支撐了寧德地區海上漁排養殖設施升級改造總體任務的實施。目前,寧德市蕉城區已累計完成傳統網箱升級改造近10萬口,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昔日設施陳舊、布局過密、污染嚴重的網箱養殖區現今已換新顏,成為了海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大黃魚傳統小型網箱養殖升級改造

圓形浮臺式HDPE綠色環保新型網箱

HDPE“板材+環保浮球”式漁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