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度重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理解外來物種入侵成功或失敗的機制有助于預測將來的入侵和防控已發生的入侵。經典的生物抗性假說認為,多樣性越高的群落越能抵抗外來物種入侵,然而這一結果在不同的生物類群和不同的生態系統間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為檢驗魚類群落多樣性對外來魚類入侵的抗性作用,珠江水產研究所外來物種與生態安全團隊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聯合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中科院水生所、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等單位對華南地區5條主要河流連續3年采集的調查,利用調查得到的60155條淡水魚類評估了河流和河段尺度上本地魚類豐富度與外來魚類豐富度和生物量的關系,并通過控制實驗研究了多樣性梯度和不同的本土物種對典型入侵種齊氏羅非魚在棲息地選擇和繁殖上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本地魚類的多樣性通過限制生長、棲息地選擇和降低繁殖力持續對外來魚類提供生物抗性。因此,保護魚類生物多樣性,特別是保護關鍵土著物種,對于抑制外來魚類的種群增長、降低其生態影響具有重要意義。該文章于2023年3月在經典期刊Ecological Applications在線發表,珠江所顧黨恩副研究員和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賈濤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珠江所徐猛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經費(CARS-4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500465)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2020TD17)等項目的支持。

圖1研究河流及河段

圖2 生境選擇實驗: (A)對照組, (B)實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