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ESI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院級水產品精深加工與高值化利用創新團隊李春生、趙躍、王悅齊、李來好等在中科院1區Top期刊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7.425)發表的研究論文“Novel insight into physicochemical and flavor formation in naturally fermented tilapia sausage based on microbial metabolic network”(2021, 141: 110122)入選全球前1% ESI高被引論文。
羅非魚是我國南方最主要的淡水魚養殖品種之一。目前,羅非魚多以初級加工為主,產品形式較為單一且產品附加值低,而運用生物發酵技術可以有效解決淡水魚魚糜凝膠劣化,提高魚糜口感和風味,對淡水魚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南海所團隊以羅非魚魚糜為研究對象,揭示了自然發酵羅非魚魚糜品質和風味的形成機制,明確了與發酵魚糜品質和風味形成相關的關鍵微生物菌群,為羅非魚魚糜專用發酵劑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9YFD0901903)、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專項(CARS-4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871836)、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品精深加工與高值化利用創新團隊”建設項目(2020TD69)等的資助。
相關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res.2021.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