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睪酮是人工合成的雄性激素,通常用于新孵化的魚苗的性別逆轉。然而,食用動物中微量的甲基睪酮殘留會危害消費者的健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水產品質量安全與加工研究室張璇助理研究員在海水魚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監控技術研究創新團隊的指導下,結合質檢中心長期檢測和研究工作,探索出了一種測定水產品中微量甲基睪酮殘留量的檢測方法。
該方法具有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成本低、應用范圍廣等特點。方法前處理采用液-液萃取技術,成本低,步驟簡單;最低檢測濃度為0.4μg/kg,方法靈敏度高于現有國家標準和已報道的文獻;方法準確度高(86.4-104.6%),可應用于檢測魚、蝦、蟹、貝、牛蛙等各類水產品中的甲基睪酮殘留。目前該方法及相關分析數據發表在國際期刊《Microchemical Journal》(JCR一區,2022年影響因子5.304)。該方法的建立,可以為水產品風險評估和質量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