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團隊承擔的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克氏原螯蝦-水稻共作系統中主要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形成機制研究”(BK20181136)順利完成了驗收和結題。
該項目采用克氏原螯蝦養殖池塘、水稻田兩個生態系統對比研究方式,從微生物生態學的角度,研究了水稻和克氏原螯蝦產生的作用。
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蝦的養殖是導致水稻田土壤中GH家族和真菌群落變化主要因素。克氏原螯蝦的存在使得土壤真菌多樣性發生變化,而克氏原螯蝦養殖過程中氮肥使用的減少造成了土壤中真菌數量下降,進而導致含有幾丁質酶基因的細菌數量下降。因而,系統中克氏原螯蝦并沒有成為誘導含有幾丁質酶細菌增殖的主要原因。
項目中研究克氏原螯蝦、水稻對共作系統土壤中糖苷水解酶家族(GH)和真菌群落影響的內容在線發表在Elsevier出版集團旗下的期刊Applied Soil Ecology(影響因子5.509)上,論文題目為“Co-culture of red swamp crayfish Procambarus clarkia influenced 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ies and fungal communities in the rice-paddy soils”,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psoil.2023.104816。

克氏原螯蝦-水稻共作系統中水稻、克氏原螯蝦對土壤真菌、糖苷水解酶家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