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珠江水產研究所水產病害與免疫研究室在水產養殖耐藥菌與耐藥基因分布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分別在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JCR一區,IF 5.247)和《Aquaculture research》(JCR三區,IF 2.184)在線發表,論文題目分別為“High occurr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intensive aquaculture of hybrid snakehead fish”、“High occurrence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mediated by integron in Aeromonas isolated from fish-livestock integrated farms”。該論文得到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20A1515011584)、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項目編號2022GH04和2020TD45)資助。珠江所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培養2021級研究生林小靜和譚愛萍副研究員為第一篇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鄧玉婷副研究員為通信作者;鄧玉婷副研究員為第二篇文章的第一作者,趙飛副研究員為通信作者。
文章鏈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1088176/full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are/2023/8512657/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養殖集約化程度、養殖密度和水產品總量不斷攀升,隨之出現的水質環境惡化、疾病暴發流行、病原微生物耐藥性增強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日益突出。抗生素耐藥基因(ARGs)已被聯合國環境署列為新的環境污染物,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動物健康存在巨大潛在風險。該論文分別針對廣東省雜交鱧集約化(高密度)養殖模式以及畜禽-魚立體養殖模式,開展抗生素耐藥基因豐度、微生物群落分析,以及整合子介導的多重耐藥基因分析,揭示了水產養殖尤其是高密度和與畜禽混養的立體養殖模式下水產養殖細菌耐藥性的傳播風險較高,提示水產養殖水體是耐藥菌和耐藥基因的儲存庫。本文通過分析耐藥基因的遷移規律,評估了不同養殖環節和養殖環境的耐藥風險關鍵控制點,可為建立水產養殖耐藥防控技術提供數據支撐,以及為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和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