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國農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珠江水產研究所主持的“集約化淡水池塘尾水減排設施創制與生態工程化應用”進行成果評價。評價委員會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劉英杰研究員/副院長、集美大學王藝磊教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杜軍研究員、大連海洋大學教授常亞青教授、魯東大學呂振波教授和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朱華研究員等7位專家組成。桂建芳院士擔任組長,劉英杰院長擔任副組長,中國農學會科技評價處周憲龍副處長主持會議,珠江所科研處林明輝處長和養殖室相關科研人員參加了會議。
該成果針對集約化淡水池塘養殖存在的水體生態環境失衡、尾水排放超標等難題,從池塘營養物質歸趨及失衡機制、池塘養殖生態工程理論構建、水環境調控高效設施設備創制等方面進行了原創性研究,解決了在多重條件約束下池塘養殖水環境治理“卡脖子”技術難題。成果獲得授權專利46件(其中發明專利22件)、軟件著作權15項,發表學術論文60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制訂行業標準2項。成果已在珠江流域、長江流域示范推廣面積達163.9萬畝,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評價委員會審閱了相關材料,聽取了項目組的工作匯報,經過質詢和認真討論,認為成果整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池塘生態工程體系構建、減排設施設備創制、生態工程化模式構建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的獲得為廣東省節地型尾水治理提供了重要抓手,為促進了新時期中國特色的淡水池塘養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