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獎勵委員會發布了2022年度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獲獎成果的公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四清研究員等人申報的“綠鰭馬面鲀高效規?;绶N繁育與養殖技術”和高亞平副研究員等人申報的“鰻草規?;斯づ嘤c移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兩個項目榮獲一等獎,我所均為第一完成單位;吳彪研究員和王濱副研究員兩位同志榮獲青年海洋科技獎。

針對綠鰭馬面鲀種質資源和人工養殖存在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陳四清研究員團隊歷經16年技術攻關,明確了綠鰭馬面鲀的種質遺傳學背景,突破了受精卵收集、脫黏和孵化技術,建立了規?;绶N培育、工廠化養殖和網箱養殖等關鍵技術。孵化率提高至70%以上,出苗率提升至35%以上。在國內外率先實現了綠鰭馬面鲀苗種和商品魚的規模化生產,培育苗種可當年養成上市。技術成果已在山東、天津、江蘇和福建等地先后推廣應用,累計產值近10億元。
針對目前我國海草修復中移植植株無法規?;@取及種子修復方式中成苗率低的限制,高亞平博士等人研發了基于陸基溫室的海草規?;嘤到y,突破了種子萌發和苗株建成的技術瓶頸,使得種子至幼苗的成苗率達67.8%,為草床修復提供了健康穩定的苗源;建立的高效模塊化移植技術,使得苗株移植成活率達74.3%,開啟了海草修復的新方式。項目成果在山東榮成實現了規?;茝V和應用,累計培育鰻草苗5000萬株,支撐草床修復600余畝,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該項目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4項、發表論文 12 篇(其中SCI 收錄 4 篇),參編專著1部。

吳彪博士主要從事貝類種質資源、遺傳育種、苗種繁育與養殖相關研究,在貝類種質資源庫建設與種質資源評估、新種質創制及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30余項,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7篇,以第一發明人獲專利12項,參編專著2部,參與制定行業標準2項,獲第十一屆青島市青年科技獎,作為主要完成人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6項。
王濱博士主要從事海水魚類繁育理論與技術研究工作,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11項課題,發表論文95篇,授權專利16項,獲批軟件著作權3項,發布地方/團體標準6項;榮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計劃”人選、“水科英才”培育對象、黃海水產研究所青年科技獎、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資格;擔任中國水產學會水產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海水新養殖魚類繁育技術創新團隊副首席專家、中國海洋大學等多所高校碩士生導師以及國內外多個期刊審稿人。
據悉,為鼓勵我省海洋領域的科技創新,調動海洋科技和管理工作者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山東省海洋發展研究會、山東省海洋工程咨詢協會聯合設立了“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根據《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獎勵辦法》,嚴格遵循公開、公平、公正、擇優和寧缺毋濫的原則,經專家評審、獎勵委員會審核,確定2022年度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獲獎成果41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4項、二等獎26項;確定青年海洋科技獎獲得者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