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模式是我國淡水養殖的主要模式,面臨資源利用效率較低、養殖環境惡化、病害頻發等問題,制約了我國池塘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池塘生態工程化養殖模式在已有的池塘基礎上,對傳統池塘進行工程化改造,將池塘分為養殖區和凈化區,從而有效治理養殖污水,是我國現代漁業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近日,珠江水產研究所水產養殖與營養研究室盧邁新研究員團隊在池塘生態工程化養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研究了池塘生態工程化養殖系統不同處理單元的功能、處理效率及系統中的主要微生物類群。研究結果為池塘生態工程化養殖系統的推廣應用提供研究基礎。相關研究論文《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wate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nitrogen metabolism of a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ond aquaculture system》發表于JCR1區雜志《Aquaculture Reports》(2022年JCR影響因子3.385)。該論文得到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2019A1515111046)、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No. CARS-46)、廣東省促進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現代漁業發展用途)項目(粵農2019B3)、廣州市科技計劃(201904010304)等項目資助。文章第一作者為王淼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盧邁新研究員。
文章鏈接網址:https://doi.org/10.1016/j.aqrep.2022.101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