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ESI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李來好、吳燕燕、王悅齊等在農林科學領域Top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1區,IF=7.514)發表的研究論文“Contribution of autochthonous microbiota succession to flavor formation during Chinese fermented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chuatsi)”入選全球前1%ESI高被引論文。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等資金資助。
自然發酵是傳統發酵鱖魚加工工藝的傳承與延續,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經過多種生化代謝途徑生成多種風味代謝產物,從而形成傳統發酵鱖魚特有的色、香、味。該研究利用分子感官和高通量測序技術對傳統發酵鱖魚風味進行量化表征,借助代謝網路模型挖掘風味形成功能核心微生物菌群?;谖⑸x網路模型多維度、可視化揭示微生物代謝調控對傳統發酵鱖魚風味形成機制,為傳統發酵鱖魚的靶向工藝調控、優質品質創造和健康綠色發酵食品開發提供理論基礎。
據了解,ESI高被引是一個基于SCI所收錄的全球11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數據庫,是世界范圍內普遍用以評價學術機構、大學及學者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ESI高被引論文是根據ESI統計被引頻次排在相應學科領域前1%以內的論文,從文獻角度反映論文的影響力,高被引論文數是衡量科研機構及學校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