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對種蝦要1000元,以前貴也沒辦法,不得不買。現在好了,我們有自己培育的種蝦,長得快、不生病,關鍵價格還低,再也不擔心種蝦漲價了。”正值每年春季對蝦育苗的最佳時期,談起近年來養蝦業的變化,山東省昌邑市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們紛紛表示。
“南美白對蝦”學名凡納濱對蝦,具有個頭大、生長快、對營養需求低、對鹽度適應范圍廣等一系列優點。自1988年從國外引進后,迅速成為我國海水養殖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對蝦品種,年產量超180萬噸。然而,種源卻一直被國外壟斷,這也成為國內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為扭轉產業發展的被動局面,2017年,國內首個聯合育種平臺——邦普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育種支部的蝦類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作為公司的技術依托力量,協助公司啟動了高標準的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建設。在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團隊負責人孔杰研究員的推動下,黃海水產研究所與邦普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設立“對蝦育種聯合實驗室”“對蝦種業研發基地”,建立了產學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體發展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邦普1號”等南美白對蝦良種,以此輻射帶動了全國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育種領域,尤其是新品種培育過程中,一直存在著企業擔心風險大、缺少技術、投資高、收益少等問題,想要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種蝦,首先要解決資源整合的問題。”孔杰研究員表示。團隊成員羅坤、代平、曹家旺等多名黨員長期堅守南美白對蝦育種一線,開展科研和科技服務工作,利用團隊自主研發的多性狀復合育種技術開展南美白對蝦選育,為南美白對蝦的種業創新按下了“快進鍵”。

目前,依托于黃海水產研究所蝦類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建立的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已累計構建南美白對蝦家系超過1000個,選育規模達到每年500個家系以上。自主培育的南美白對蝦種蝦具有生長快、抗性強、養成率高、產卵量大等優點,以年產種蝦5萬對計算,可生產蝦苗400億尾。

“2月份以來正是春季種蝦生產、銷售的高峰期,由于今年全國多地爆發疫情,航班取消、公路設卡、鄉村封路,空運、陸運都不暢通。為了不耽誤育苗場育苗和養殖戶養殖,及時把種蝦送到育苗企業,我們會同時聯系多個機場,哪里有航班就從哪里發,什么時間有航班就什么時間發,加班加點都是常事。有時候需要高強度挑蝦、打包、裝卸,上午發完一批,下午再發一批,凌晨可能還要發一批。為了確保種蝦陸運過程中的安全性,我們有時深夜驅車跟著運輸車,到了接力地點再進行搬運、裝車,直至種蝦接力運輸到了最后一棒,才駕車返回。”黨員曹家旺作為種蝦養殖的技術人員,已連續數月堅守在生產一線。
以前養殖戶自己擴繁的蝦苗過兩年就不行了,個頭小,成活率也低。蝦類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自主培育的南美白對蝦種蝦與國外種源相比,成本降低60%,蝦苗生長速度和存活率都有所提高。通過打造規模化、標準化的種蝦培育體系,目前邦普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實現5萬對種蝦的市場供應。目前,我們自主培育的種蝦“游”出昌邑,“游”向廣東、海南、浙江、江蘇、河北等全國主要養殖區,解決了北方優質蝦苗供應難題,成功變“南苗北調”為“北苗南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