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深遠海養殖技術與品種開發創新團隊在黃芪多糖對魚類生長、免疫和抗應激的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dietary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on growth, health and resistance toVibrio harveyiofLates calcarifer》為題,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期刊上(虞為為第一作者,林黑著和馬振華為通訊作者),為推動“無抗”健康養殖和開發功能性配合飼料提供了科學依據。該研究獲得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1QN0942)、廣東省漁業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FEEL-2020-5)和亞洲合作資金項目(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現代漁業合作)等資助。

隨著集約化水產養殖的發展,水產動物健康已成為動物福利及水產品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在全球水產養殖業內目前逐漸被禁止使用。因此,通過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來預防養殖動物疾病的方法已成為水產養殖科學的研究熱點。黃芪多糖是中藥黃芪的一種有效成分,在促生長、非特異性免疫調節、抗氧化、抗菌和抗腫瘤活性等多種生物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黃芪多糖具有提高水產動物生長性能、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等多重功效,是抗生素的重要潛在替代物。但過往研究主要聚焦于黃芪多糖對水產動物的有益影響,那么添加黃芪多糖是否會對魚體生長、健康及抗病力造成不利影響?
為探討黃芪多糖對魚類生長、免疫和抗應激的影響,南海所創新團隊以尖吻鱸(Lates calcarifer)為研究對象,通過養殖實驗和脅迫實驗研究了五種黃芪多糖添加劑量的飼料(0, 0.05%, 0.10%, 0.15% 和 0.20%)對尖吻鱸生長性能、健康水平和抗弧菌感染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添加0.10%的黃芪多糖,可以顯著提高尖吻鱸生長性能,增強腸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效降低肝臟炎癥水平并提高肝臟抗氧化功能,顯著提升哈維氏弧菌攻毒后的存活率;黃芪多糖的功能呈現顯著的劑量效應,添加0.20%劑量組的試驗魚生長性能顯著低于0.10%劑量組,對魚的肝臟有一定的致損效應,且導致試驗魚出現免疫疲勞狀態。

黃芪多糖對尖吻鱸肝臟相關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