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近海漁業的衰退,南海外海的中上層漁業資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燈光誘集作業因其高效性,目前已發展成為南海外海最主要的作業方式(大型燈光罩網漁船和小型金槍魚燈光漁船)。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漁船監測和分類手段,對南海外海燈光漁業發展變化的相關認識還非常匱乏。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創新團隊”通過燈光遙感反演了南海外海近十年的發展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南海外海燈光漁業發展迅猛,春季汛期漁船數量由2012年的400艘左右已經發展到了2020年的2000余艘。通過大型燈光罩網漁船和小型金槍魚燈光漁船夜光遙感影像的差異建立了提取算法一套,實現了南海外海兩種主要類型燈光漁船的自動分類提取,為南海外海燈光漁船的實時高效監測提供了技術保障。研究結果顯示,大型燈光罩網漁船的產量與凌晨開燈數量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通過與示范船只漁撈日志進行比對,發現夜光衛星過境南海時觀測到的燈光漁船輻亮度可以作為產量高低的指示,這為外海燈光漁業動態監測和打擊非法侵漁提供了科學依據。
南海所相關研究成果以李佳俊為第一作者、陳作志為通訊作者已分別發表在漁業領域國際刊物《Fisheries Research》和《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上。該研究得到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2020B1111030001)、農業農村部財政專項項目 (NFZX2021)、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 (廣州) 人才團隊引進重大專項 (GML2019ZD0605)、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 (2020TD05和2021SD01)、廣州市科技局項目 (202102020708)等支持。
論文在線獲取鏈接如下: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5783621002289
https://academic.oup.com/icesjms/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icesjms/fsab260/6485077?redirectedFrom=fulltext

基于夜光遙感的南海外海春季汛期(3月-4月)燈光漁船數量變化

燈光漁船數量與月相的關系(A),近十年非滿月時期燈光漁船發展變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