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統一部署和黃渤海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組工作要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貝類遺傳資源與育種團隊牽頭,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海洋大學優勢團隊共同成立了黃渤海區貝類種質資源調查工作組,開展長牡蠣、櫛孔扇貝、縊蟶和紫貽貝的種質資源調查工作。
種質資源調查工作啟動后,貝類種質資源調查工作組研究制定了《貝類樣品收集技術規范》《貝類種質資源遺傳材料制作規范》《貝類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調查表》等一系列操作規范,明確了調查任務和指標,為全國貝類種質資源調查工作提供行動指南。同時,針對長牡蠣、櫛孔扇貝、縊蟶和紫貽貝等養殖和育種情況,確定了包含1個國家級遺傳育種中心、5個省級原良種場和36個龍頭企業、養殖場等在內的42個調查地點,覆蓋了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等主養區。
9月底開始,調查組歷時兩個多月,克服了疫情帶來的諸多困難,順利完成了所有調查點的保種繁育、生產情況等資料收集,并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范進行樣品采集、生物學特性測量和種質資源遺傳材料制作等工作。此次共采集長牡蠣活體種質資源500粒、組織90份、標本10份、基因100份,櫛孔扇貝活體種質資源648粒、組織3799份、標本8份、基因100份,縊蟶活體種質資源3129粒、組織2520份、標本12份、基因100份,紫貽貝活體種質資源1580粒、組織1800份、標本12份、基因100份。目前,4種貝類生物學性狀的測定均已完成,品質性狀、生理生化和遺傳指標也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測定。獲取所有實驗數據后,數據資源將錄入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系統調查數據匯交平臺,實物資源將匯交至國家海洋水產種質資源庫。
調查工作得到東海、南海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組以及各調查省市漁業部門、科研院所以及各調查單位的大力支持。此次調查范圍覆蓋了調查物種的主養區,獲得大量樣品材料,可深入了解種質資源現狀,將為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新品種培育等工作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