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劉波研究員領銜的水科院大宗水產養殖動物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在漁業領域頂級期刊《Reviews in Aquaculture》(影響因子10.592)上發表題為“The role of currently used medical plants in aquaculture and their mechanisms: A review”的綜述論文。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2019屆碩士畢業生Dawit Adisu Tadese,淡水中心宋長友博士、孫存鑫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淡水中心徐跑研究員和劉波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隨著集約化水產養殖的高度發展,水產動物健康已成為動物福利及水產品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抗生素藥物易產生耐藥性,目前該類藥物已逐漸在全球范圍內禁止應用于水產養殖。
近年來的多項研究表明,中草藥能夠殺滅水產動物病原菌、預防和治療疾病,且不產生耐藥性,還具有提高生長速度、增強免疫力、提升抗應激能力、改善水產品質量等多重功效,是抗生素的重要潛在替代藥物。因此,科學有效開發中草藥,對于促進水產養殖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本論文綜述了抗生素的負面作用,就近年來中草藥對水產動物的有效性做了介紹,并詳細總結了藥用植物作用于水產動物的調控機理(表1)、藥用植物對水產動物生長性能(見論文Table 2)、提高抗應激及免疫性能(見論文Table 3)、抗病毒(見論文Table 4)、抗細菌感染(見論文Table 5)、抗寄生蟲?。ㄒ娬撐腡able 6)的有效性及近年來國內外的應用成果,并對藥用植物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前景做了展望。本綜述豐富了藥用植物作用于水產動物的理論內容,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見解補充,將促進藥用植物在水產養殖的研究和發展,為水產動物健康養殖和疾病防控提供新的策略。
表1 藥用植物作用于水產動物的調控機理

據悉,淡水中心多年來一直從事中草藥應用研究。早在國家“七五”期間,完成了從60多種中草藥中篩選出具有抗菌的中草藥—“蚌毒靈”防治三角帆蚌蚌病機理及藥效的研究。該研究榮獲1990年全國四新成果扶貧獎、1994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年來,徐跑研究員與劉波研究員課題組一直從事中草藥在水產養殖動物中的應用研究,先后獲得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和青年基金項目2項、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金1項、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礎研究基金4項及3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部分資金資助。同時開展了大黃提取物、大黃素、姜黃素、刺五加提取物、桑葉提取物、辣木提取物、以及發酵五倍子、發酵辣木葉等對淡水魚蝦的生長、免疫、抗病及抗應激影響的研究。在基礎研究方面,課題組以團頭魴為研究對象、氧化魚油為應激模型,開展了大黃素緩解水產動物氧化應激方面的系列研究,系統闡釋了大黃素靶向miR-144/Nrf2信號緩解團頭魴氧化應激(圖1)、經Nrf2通路調控團頭魴外周白細胞氧化應激及免疫保護作用(圖2)、經miR-34a/Notch1b信號調控的凋亡和自噬緩解團頭魴氧化應激(圖3)的表觀調控機理;在抗菌方面,課題組系統闡釋了大黃素靶向SecB和MetK抑制嗜水氣單胞菌活性的分子機理(圖4,圖5)。在應用技術方面,課題組先后以多個中草藥添加劑及中草藥為主創制了多種魚蝦綠色功能性配合飼料,提高了飼料利用率,增強了機體抗氧化與免疫力,減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了發病率,提升了魚蝦品質,推動了行業科技進步,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了淡水魚蝦產業的發展。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111/raq.12626

圖1 miR-144/Nrf2信號在大黃素緩解團頭魴氧化應激的調控機理

圖2 大黃素經Nrf2通路調控團頭魴外周白細胞氧化應激及免疫保護作用

圖3 大黃素經miR-34a/Notch1b調控的凋亡和自噬緩解團頭魴氧化應激


圖4 基于轉錄組與蛋白組學的大黃素對嗜水氣單胞菌差異表達基因和差異蛋白的影響


圖5 大黃素靶向atpE, SecB和MetK蛋白抑制嗜水氣單胞菌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