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農村部財政專項“西北地區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2020TD07)的資助下,由寒地水域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科技創新團隊馬波研究員帶領的額爾齊斯河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組于2019年在額爾齊斯河發現的1條疑似“小體鱘”的鱘科魚類,目前通過鑒定得到證實,自此中國鱘科魚類增加1個新記錄種——小體鱘(Acipenser ruthenus)。相關研究成果“中國鱘科一新記錄種——小體鱘”發表于《動物學雜志》(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48&flag=1)。

小體鱘為世界珍稀瀕危物種,隸屬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鱘科(Acipenseridae)鱘屬(Acipenser),在亞洲北部自然分布于鄂畢河及其上游的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等水系,但在額爾齊斯河的中國段此前尚未發現,也缺乏關于本物種的歷史資料。2019年9月,在中國境內的額爾斯斯河下游采集到1尾全長91.5cm、體重5.52kg的鱘類標本,通過形態學鑒定,疑似小體鱘。此后利用線粒體Cytb基因DNA序列(MT449936)對其進行了分子遺傳學鑒定,該種與分布于鄂畢河、多瑙河的小體鱘遺傳距離最近(0-0.002),并在種的水平上聚為一支,應屬種內關系。基于形態學和分子遺傳學鑒定結果,可以確定該種即為小體鱘。這是在中國境內額爾齊斯河首次發現,也是中國鱘科魚類的新記錄種。
此次發現,證實了小體鱘在額爾齊斯河確有自然分布,豐富了我國鱘魚類的物種多樣性,填補了相關研究資料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