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李新輝研究團隊在珠江草魚仔魚發生和豐度波動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論文“Grass carp larval density synchronised with river discharge fluctua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Pearl River, China”在線發表于Ecohydrology期刊(JCR二區),該論文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子課題資助。珠江所張迎秋助理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珠江所李躍飛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基于2006-2013年珠江下游定點采集仔魚日密度數據和徑流量等相關環境數據,利用交互小波分析解析了徑流量和仔魚密度的相關性,并利用條件隨機森林和廣義加和模型篩選了對其相關性和相位關系具有重要影響的環境因子。草魚仔魚出現在四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仔魚密度高峰值為六月和七月。仔魚密度和徑流量顯著相關,具有同相位波動關系。氣溫/水溫、氨氮濃度和徑流量波動幅度對仔魚密度-徑流量的相關性和相位關系具有重要影響。本研究為草魚種群補充管理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通過生態徑流量保障和水環境調控相結合的方式,可促進草魚仔魚補充過程。
文章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eco.2355
https://doi.org/10.1002/eco.2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