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6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桂堂研究員、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唐建清研究員等一行5位專家調研黑龍江所承擔的“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漁農綜合種養與綜合利用模式示范”下屬2個研究任務的執行情況。黑龍江所鄭先虎副所長、科研處李紹戊處長、任務負責人覃東立研究員和趙志剛副研究員陪同調研。

黑龍江所承擔的2項任務“漁農綜合種養環境與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技術示范”、“蟹-稻綜合種養關鍵技術與高效利用模式示范”分屬“漁農綜合種養與綜合利用模式示范”專項的“漁農綜合種養環境與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技術示范”、“蟹-稻綜合種養關鍵技術與高效利用模式示范”課題,主要針對漁農綜合種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受操作環節、環境、投入品等因素影響問題、以及東北地區蟹稻綜合種養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開展研究,旨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推動東北地區蟹稻綜合種養產業發展。2位任務負責人詳細匯報了任務的研究進展。

專家組在黑龍江省肇源縣水產技術推廣站、佳木斯市郊區水產總站以及佳木斯市郊區科技局等地方領導陪同下,現場考察了位于黑龍江省肇源縣和佳木斯郊區的2個漁農綜合種養示范基地,針對病害防控問題,王桂堂研究員介紹了漁農綜合種養中的用藥注意事項,以及降低養殖密度和合理混養對病害防控的作用;針對北方蟹-稻模式中河蟹個體偏小問題、蝦-稻模式中克氏原螯蝦的苗種培育難題及養殖技術問題,唐建清研究員因地制宜提出了合理的改進對策和建議。

漁農綜合種養是一種循環高效、綠色生態的種養模式,對于實現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調研過程中,項目首席王桂堂研究員充分肯定了黑龍江所在漁農綜合種養基地建設與技術示范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并指出漁農綜合種養要堅持因地制宜、技術先行,依托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多元化多品種養殖模式,提升本地區漁農綜合利用水平。